七月的禹州,骄阳似火,地表温度持续攀升,热浪炙烤着每一寸土地。当大多数人躲在空调房里避暑时,禹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养护工人们却顶着烈日,坚守在公路一线,用汗水守护着辖区内条条公路的安全畅通。他们的身影成为夏日里最动人的风景线。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养护工人们便已整装待发。“越是高温天气,公路越容易出问题,我们得赶在气温最高前多干些活儿。”正在进行清扫保洁作业的市区北环路道班班长李宏发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告诉记者。
伴随着扫帚摩擦地面的“沙沙”声和洒水车的轰鸣声,他们沿着公路缓缓前行,不放过任何一片落叶、一块碎石。
阳光逐渐变强,汗水很快浸透了他们的工作服,紧紧贴在背上,但他们手中的动作丝毫没有减慢,只为让过往车辆能在干净整洁的路面上安全行驶。
正午时分,气温突破38℃,路面温度更是高达50℃以上,地表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此时,另一组养护工人正在进行路面灌缝作业。他们需要先将缝隙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再用灌缝机将滚烫的沥青胶注入缝隙中。
“灌缝用的沥青胶温度超过180℃,稍微一碰就可能烫伤,但这活儿必须趁热干,才能保证质量。”操作灌缝机的无梁道班班长苏占伟戴着厚厚的手套,脸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路面上,瞬间蒸发。尽管脚下的鞋子被烫得有些发软,尽管热浪裹挟着沥青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但他们依旧专注地盯着每一道缝隙,确保灌缝饱满、平整,有效防止雨水渗入路面基层,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下午3点,在褚河道班一处路面病害处理现场,养护工人们正忙着切割、清理、填补坑槽。摊铺机、压路机来回作业,轰鸣声震耳欲聋。负责指挥作业的养护股股长王伟峰说:“高温天气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易下降,正是修补路面的好时机。我们得抓住这个窗口期,及时处理坑槽、裂缝等问题,避免病害扩大。”
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搬运混合料,有的负责摊铺平整,有的负责碾压夯实。滚烫的沥青混合料散发着灼人的热气,他们却毫无惧色,用双手将混合料铺平、压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
入夏以来,禹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针对高温天气特点,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采取“早出工、晚收工、中间避高温”的作业模式,同时为一线工人配备了防暑降温用品,确保养护工作安全高效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扫保洁路段累计达 193 公里,路面灌缝20万米,修补坑槽 1350平方米,有效保障了公路的良好通行状态。
通讯员:徐国源、王伟峰、贺景昌
实习编辑:边星硕 校对:霍萌萌
责编:孙小华 终审:王占胜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