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钧瓷,必定是大师或工匠们在不断探索并融入了个人审美体验后,对泥坯的精细制作并在火的千缍百炼中而成的,并具有创造性的突破和独特性的新奇,所以,这种作品其蕴韵是极为丰富的,其中釉变的隽永和韵味的唯物,是作品内涵的主要内容。
蕴韵是指某一事物所含有的和谐、积聚的含义和思想内容,是形容事物内部节律性、丰富性的深度。作为五大名瓷之首的钧瓷其蕴韵内涵的丰富性是最具明显特征的。当然,只有精品、珍品的钧瓷才有深蕴的文化美感和节奏感,而凤山钧窑的煤烧钧瓷作品所展现的独特韵味和丰富程度足以把这一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张建钊是一位老二厂的窑工,几十年的钧艺之路,使他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在继承原二厂釉方的基础上创新出窑变效果堪比原二厂釉色更加美丽的效果,丰富了钧瓷的文化内涵,提高了钧瓷的趣味和品位。
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对自然与人关系的观点,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和“人为”的自然规律,这是艺术创造的一种至高境界。
凤山钧窑的窑炉是传统的煤烧窑炉,从建窑的设计、用料成型、功能都含着大自然的因素,泥土来自大自然,装窑的窑台、出烟道、填煤的火口都顺应自然而建,一切都遵循天道,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为的造物,人道人为,两者互为一体,确属顺应自然,遵循自然。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孕育了精美的凤山钧瓷。
一方面,是大自然的精灵之火,它是一双无形的艺术之手。长期的经验,使张建钊掌握了烧火的规律,火在他手中的运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火决定了一件钧瓷的成败优劣,它可以使入窑一色的单调、孤独的土坯变成多彩的艺术,可以使色泽窑变于釉之表、釉之中,进而变化成万彩,而其色彩和窑变斑斓五彩,千差万别,从而决定了凤山钧窑的钧瓷为艺术作品而非一般的钧瓷产品,所以说,张建钊的钧瓷作品为火的艺术的自然之作。
另一方面,从原料到成品的72道工序中,是人为因素,是人工之造型经火的洗礼,转化为“天道”“自然”的。因而窑变的天人合一是浑然天成的,其中窑变的色彩图画,图画中的形象,如高山雪花、河流森林、花鸟鱼虫、人物、动物等不同的窑变,使韵味、趣味、意境、诗意、哲理、物象等尽显其中,让人分不清哪是天然的,哪是人为的,成为天人合一的神奇宝瓷。
如凤山钧窑烧出的观音瓶《珠穆朗玛》作品,正是顺应自然的杰出代表,此瓶造型规整,线条修长优美,姿态优雅。钧瓷釉面上釉色丰富,层次分明,各色交相辉映,斑斓夺目,并自然形成了一幅绝美的蓝天白云下的高耸山峰,意境神奇妙绝,顺应自然的表现出了一幅天、山、雪、地为一体的自然景观。这种图案,就像是一幅中国画,在色彩的浓淡虚实之间表达了一种古典美学的意境之美。
这件作品,就像是熔炼在静止中的温暖,不但它是天人合一的珍品钧瓷,而且还具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趣。它如真山一样的图画是神火的淬炼,达到了意象与象合,情与景融的绝妙壁合。同时,它的意境更是体现出了“古道古风,老方老技”的传统美学。没有当代窑变的“华丽”,却有天地混沌的神秘,没有似是而非的虚拟,却有真实的自然美丽的享受,更是纯粹的顺应自然,遵循自然的思想体现。
眼下,钧瓷的发展红红火火,各种器型千姿百态,各种釉色五彩缤纷,各种创新、釉色调配不断涌现,煤、柴、碳、气齐头并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无论是品种、釉色和质量等诸多领域及跨界行为也有“良萎不齐”,有的路近摆摊作品却以“快出”、“多烧”而平平常常,不仅没有烧出钧瓷“釉厚为本”的厚重、朴实、唯美玉润的特点,而且釉色单薄,不具窑变、没有意境,给人的感觉就是光光亮亮表皮只有浅浅一层釉色的瓶子或者是各种色泽交织在一起的乱蓬蓬的模糊大片的团团块块,失去了美感,失去了文化的品味。而凤山钧窑不为“快”、“多”而“赶活”,仍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一步步走完72道工序。
人如其名,艺如其人。为人不“厚”,焉得艺术之“原”
张建钊大师曾给笔者讲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施釉好比煮粥,你下的原材料多了,煮的粥就有了稠度,黏度,噗嗤噗嗤地冒着泡,最后熬出一锅香味扑鼻的稠乎乎黏唧唧的好粥;如果,下的食物材料少,煮的粥就形不成浓度,稀里咣当、稀汤寡水,既没食欲,又没有品味。施釉也是一样的道理,需用半斤釉的,你用了二两,它没有厚度,只会在烈焰中薄薄地“掠”过坯胎,留下一层浅浅的色泽,既轻薄又苍白,既无外表的甄秀,又无深邃的意境。釉多时,在火中,它才会浓稠着慢慢流动,火停后才会厚厚的粘在坯子之上形成有图案的自然景观。
在中国传统艺术品的品评中,“厚”是一个很重要的尺码。厚在本质上,是创作者所具备的作品重用了“笔”。而厚在外相上,表现在层次上的 丰富与格局的宽裕。一个知名的大师,必须善于调配釉方,做到烧出来的钧瓷层次丰富,色彩过渡微妙,做到“技艺娴熟,作品纯粹,意向深邃”,如此才能动人之心,移人之情。
创新也是有规则的,规则存于内心,在今天这个艺术品日益繁荣的时代,我们的工匠大师们的创作仍然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凤山钧窑的钧瓷作品,用张建钊创新的釉方,烧出来的作品在釉色方面独特而博人眼球:有呈色上红下蓝,有隐约可见的珍珠点,呈玫瑰紫色的效果;有呈色泛蓝,釉面出现海棠花瓣的色调的海棠红;有红蓝交错,如茄子皮色泽的茄皮紫;有呈色鲜红或局部红块的积雪红等效果,不论哪种窑变釉色,皆厚重古朴,沉静内敛,表现出层次的丰富和格局宽裕,并拥有更大的腾挪空间和更多的变化。
凤山钧窑的钧瓷作品就是拥有着丰富色彩内涵的作品,它往往有更多的维度和层次可供挖掘和解读。
凤山钧窑的作品,玉质感强烈。拿起任何一件钧瓷,就像是拿到了一块不同色泽的玉石,质地细腻、光泽柔和、纯净无暇、温润以泽、晶莹剔透,并有独特的纹理,手摸之有一种油润凝重的感觉,件件都有特色,独一无二,充满了艺术魅力。
欣赏一件作品首先从趣味开始,趣味是生活的源动力。趣味含有审美的因素,因为对于审美价值的认可,是审美者对审美对象的一种相互间的互动。
凤山钧窑的钧瓷作品是有个性的,趣味的。“村无一寸直,石无十步真”。钧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钧窑又多得算不过来,但没有一件作品是雷同的。凤山的钧瓷放在千件钧瓷堆里一眼便能辨出,因为它的千变万化的瓷面上,人们会看到类似生活中的各种画面图案,这些由于人的阅历、知识、职业不同,会给图案以不同的定义。不论人的判断力和想象力如何,那图案确实是存在的,比如一个动物、有的人判断为羊,也有人判断为马,这就是模糊的美。无论如何,这就给人一种艺术趣味,画面可以增加钧瓷的内涵和艺术效果,可以活跃人的生活气息。比如张建钊大师前几年烧出了一件《冰山图》,艺术家把它定有意境的四季之冬,有人认为它的意趣是高耸山峰,冰天雪地;也有的人认为它的含义是山雪相融,凛冽封藏。比如去年,张建钊还烧出了一件《猫》的图,这件作品釉质厚而透活,瓶身上犹如红色布幕,红的热烈,红的奔放,红的深沉,红的让人心动,红色包围之中是窑变出的一只小猫。小猫生动活泼,有鼻子有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一幅绝美的中国画。可谓是当代不可多得的珍品。这幅自然窑变在钧瓷上的大写意图画,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和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让欣赏者在趣味之中感受到钧瓷的艺术魅力。
中国人是以生命的精神看待艺术的。不论是土、石、水、泥都不是冷冰冰的、没有血色和生命的死物,而是活泼泼的生命和文化的内涵:土以水为血脉、以火为神笔,以釉石为彩衣。故在钧瓷中的土得水而活,得火而华,得釉料而秀美。
凤山钧瓷就是顺应了自然和有好水、好火、好釉、好技、好人才以佼佼者之名立于瓷林之上的。
作者:李俊杰
编辑:霍萌萌 校对:时菊霞
责编:董州旭 终审:王占胜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