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钧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神垕镇成功签约

神垕镇

2025-06-04 10:19:25

四大.png

6月3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与神垕镇政府合作签约仪式在神垕镇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签约以“传承钧瓷文化、深化思政育人、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共同推动钧瓷文化传承与地方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6-04_100948_492.png

校地携手 共谋发展

签约仪式由神垕镇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宋卫东主持。神垕镇镇长王闯,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王琛分别代表双方致辞,并签署合作协议。神垕镇旅游办公室主任郗小果,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研、副院长吴志远、中国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敏、陈杰,学工办主任张雷及学院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微信图片_2025-06-04_100951_996.png


王闯在致辞中详细介绍了神垕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产业。他指出,神垕镇作为中国钧瓷文化发源地,素有“钧都”美誉,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文旅融合与非遗传承成效显著。此次与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为钧瓷文化保护、红色资源挖掘及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王琛表示,神垕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红色基因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学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通过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和党建基地,推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助力地方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

深化合作 赋能乡村振兴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钧瓷非遗保护、红色教育、文旅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将组织师生赴神垕镇开展田野调查、课程实践和党建活动,神垕镇则为学院提供实践场地与地方文化资源支持,实现“校地资源互补、人才共育、发展共赢”。

微信图片_2025-06-04_100958_460.png

签约仪式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孔相卿老师以“钧瓷匠人讲初心”为题作专题报告,结合自身四十余年的制瓷经历,深情讲述了钧瓷技艺的千年传承脉络与当代钧瓷匠人的家国情怀,报告中,孔相卿从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讲起,详细解读了钧瓷从选料、配釉到烧成的七十二道工序。他特别强调,钧瓷之美不仅在于其瑰丽的窑变色彩,更在于一代代匠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结合神垕镇钧瓷产业发展,孔相卿指出,非遗传承需要“守正创新”。这一理念与本次校地合作目标高度契合,为双方未来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重要思路。现场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微信图片_2025-06-04_101002_732.png

与会人员调研组还深入神垕镇开展实地考察,先后走访了神垕老街、中共禹郏县委旧址和大宋官窑遗址三大文化地标,为文旅融合发展探寻新路径。在古色古香的老街,调研组实地感受了千年钧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庄严肃穆的县委旧址,重温了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在历史悠久的官窑遗址,则深入了解了钧瓷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考察结束后,校地双方围绕“红色教育+钧瓷非遗+旅游体验”的融合发展模式展开深入研讨,提出开发特色研学路线、建设数字博物馆等创新构想,力求通过文化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对神垕文化资源的认识,更为未来合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探讨了红色教育与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6-04_101006_604.png

展望未来 共绘蓝图

此次签约是神垕镇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未来,双方将持续探索“文化+教育”联动模式,打造钧瓷文化传播新高地,为神垕镇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6-04_101013_164.png微信图片_2025-06-04_101010_172.png

GIF动图--讲好禹州故事.gif



供稿:神垕镇

编辑:霍萌萌 校对:马阳

责编:孙小华 终审:王占胜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禹州市民   文明公约.jpg

2021-3-11 云上禹州后缀.jpg



124浏览
热门评论

👍🏻

2025-06-04 16:57:58

手机用户167

👍

2025-06-04 15:22:22

手机用户043

2025-06-04 14:26:09

云上禹州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