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变变:跑好乡村教师这一棒
一所村小,从只有6名学生、2位老师的教学点,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拥有248名学生的完全小学,需要多长时间?——5年!
一对乡村教师,举全家之力,从房子、资金,到父母、爱人,全情投入乡村教育,能够付出多少?——全部!
“让农村家庭的孩子享受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免费优质特色教育!”中国教育报记者来到许昌市禹州市花石镇观音堂小学,第一眼就看到教学楼上这句大大的标语。这句话,可以说是校长王变变和丈夫靳塬统的梦想,也寄托着全村2250口人的希望。
吾庐独破,大庇学生尽欢颜
2016年春,王变变从老校长手里接过这所1997年村民集资建的学校,那时学校只有6个学生、2位老师——她和董艳丽。
“巴掌大”的学校,教学设施也不齐全,王变变心里很清楚,要想村里的孩子过来上学,必须要整修校园。为帮助妻子这个“光杆司令”,原本在花石镇中心学校任教的丈夫靳塬统,也回到了观音堂小学。
地面硬化、批墙、架线、安装水管、刷墙、墙体绘画……为了节省资金,这些校园改造工程,都由他们自己来做。校园的“面子”有了,但“里子”还是空当当的,夫妻二人一合计,就把家里的监控设备、电脑、打印机、电扇等设施,一股脑儿地搬到学校,还自费给学校添置了空调、饮水机、校园广播等设备……
为了把学校办好,夫妻二人甚至把自家一天都没住的新房给学校的特岗教师住,而自己则住在父亲工厂的平房里。夫妻二人的想法很简单:“有了好的住宿条件,老师们才能安心从教。留不住老师,就对不起村里的孩子。”现在有5位特岗教师在新房里住,暑假里支教的大学生也在这里住。
这所2015年建成的房子,从外观看,是一栋漂亮的两层小洋楼,里面有500多平方米;打通的一楼堆满了旧课桌、旧书等学校放不下的东西;二楼有相对独立的两套房,一套作为男教师宿舍,一套作为女教师宿舍,空调、洗衣机、厨具一应俱全……
薪火相传,信念不灭乡村梦
靳塬统的母亲马彩峰曾是观音堂小学的教师,在这里教了一辈子书。王变变最开始接手学校的时候,是婆婆给了她坚定的信念:“我妈对我说,她干了36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将接力棒交给我们,希望我们能跑好这一棒。”
2014年,马老师从观音堂小学退休,才休息没两年,看到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儿子、儿媳忙前忙后,拉不开栓,二话不说就回到学校义务任教。3年多的时间里,她一直包班带课,还带全校的书法课,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工资。
母亲不仅给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持,还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在学校改造最困难的时候,婆婆拿出一张卡:“变变,这是我这几年攒的工资,是我和你爸养老的钱,你拿去用吧!我知道学校需要钱!”
2019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早饭没顾上吃的马老师着急给孩子们借表演服,突发心肌缺血,再也没醒过来……她的一生,留在了这个她热爱的岗位,这份奉献也将在儿子、儿媳身上传递下去。
“接手学校时,30套年久失修的桌椅,是留给我为数不多的家当。”看着一地的“破烂”,王变变犯了难。靳塬统的父亲靳欣义得知后,拉上电焊机,和靳塬统一起维修桌椅。“正值酷暑,近些年很少干体力活的公公连干了几天,后背都没干过,毕竟是60多岁的老人了……”至今对中国教育报记者说起这些事,王变变的眼睛里还有隐隐有泪光闪动。
初心不悔,共创乡村教育新未来
其实,王变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2016年,镇中心学校校长曾经找过她,想调她去镇上任教。结果,非但没有把她调走,她还说服了在镇中心学校任职的靳塬统也回到了村小。
靳塬统回来后,成了“全能教师”:教音乐,开设吉他课;教体育,开设篮球课;学校设备坏了,就变成了勤杂工……
有了王变变的全情投入,有了各位老师的安心教导,观音堂小学的学生一个个成绩突飞猛进,课外兴趣社团的广泛开展,也让农村的孩子逐渐自信大方起来。许多家长慕名而来。市教体局对学校的发展也给予大力支持,多次给学校分配特岗教师,并配置了170套新课桌椅。
采访时,两位老师透露,他们正谋划着一件大事:“镇政府和村里已经研究决定,拟在村里选址新建一所标准化寄宿制完全小学,建设规模为6级12班,可满足600名学生的就学需求,真正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的免费优质的特色教育!”对于乡村教育的未来,这对教师夫妇满怀憧憬。
编辑:肖志龙
责编:董州旭
值班编委:李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