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就要落山了,我惊叹于逍遥观前夕阳落下的壮美。一群人陶醉在一天登山的快乐里,我紧紧盯着那道霞光。在逍遥观,看到群山逶迤的样子,我忽然来了灵感,拿起山庄主人挂在桂花树上的一顶斗笠,留下了夕阳下一个孤独的人,翘望夕阳难得的照片。
归来后想到那漫山的霞光 ,我又拿起了刘月霞老师的《禹州先贤》精读了一遍,读完这本书后心潮澎湃,掩卷沉思。之前忽略的那些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依然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你去一遍遍的品味和思考。所以考虑再三,决定用我个人的理解和感悟,来记录下这次难忘的阅读之旅。
一本真正的好书不仅能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学到知识和文化,它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触动。《禹州先贤》就是一本带给我极大震撼的好书,理由实在不胜枚举。作为我们禹州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理应了解家乡历史、家乡文化和家乡历史名人,我承认之前自己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发觉之后便开始努力弥补这一缺憾。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我们的家乡禹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出现过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人物,这都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去学习、去弘扬。
读书前当然要先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初识刘月霞老师是在手机上的新闻报道和抖音里,她用一篇篇的文章和一段段的视频来讲述禹州文化,故事总是很吸引人,了解后得知她不仅是省级作家协会的会员,还是河南省级非遗项目《大禹神话传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我们禹州市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正是丰富的知识储备,才有了她对大禹故事和禹州历史名人故事的精彩讲解。在一次图书馆的讲座中我见到了刘老师本人,一个多小时的讲解她全程脱稿,侃侃而谈,收到了在场所有人一致的好评。
之后我幸运的得到了她的赠书,沟通后得知刘老师在2017年把她这十多年来的讲稿汇集起来,编辑出版了《禹州先贤》一书。这本书故事性很强且通俗易懂,记载了禹州在各个朝代各个背景下的历史名人,激活了建立夏朝的大禹、汉代政治家思想家晁错、帮助汉高祖灭秦的奇才张良、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东晋女政治家褚蒜子、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画圣吴道子、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郭嘉、战国时期商政精英吕不韦等22位历史先贤。
下面我将复述几位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经典的传奇故事。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大禹故事的相关人物,华夏五千年,根基在河南,巍巍大禹州,夏都有渊源。禹州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夏禹建都于禹州、夏启继位于禹州、少康中兴于禹州、夏桀囚汤于禹州。这四个章节分别从大禹出世讲到大禹临危受命治水,其中有脍炙人口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典情节,直至建立夏朝,建都阳翟,即禹州。又有大禹的儿子夏启“钧台之享”,开创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在中国历史上沿袭了几千年。接下来是少康在禹州复国,并使华夏以外的夷、戎、狄、蛮各族不断融入华夏这个大家庭,为形成我们的中华民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有夏朝的第十七任君主夏桀囚禁商汤于夏台,又因疏忽放走了商汤,最终导致商汤做大,夏朝彻底灭亡。
接下来就是我个人非常钦佩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一位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是我们禹州市浅井镇小韩村人,该村子古时叫“小韩城”,在清《禹州志》和《禹州地名志》中都有记载。韩非是韩国的贵族,他在启蒙时期就接触了管仲、商鞅、孙武、吴起等的书,这些都是法家、兵家代表性的大人物。受他们的影响,韩非立志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军事家、政治家,然后报效祖国。公元前260年韩非的加冠礼后他便去周围的国家游学,其间结识了李斯,拜赵国荀况(即荀子)为师,学习了新的思想。由于他不是能言善辩之人,但下笔汹涌,归来后便把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上书韩王,君主应以“法、术、势”三结合来治理国家,但韩王并不感兴趣。韩非连续五年上书要求改革无果,随着强秦的攻城略地,他绝望、愤慨、无奈。之后他退而著书,《孤愤》、《说林》、《说难》等都是他的名篇,充满着法家的智慧,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之后李斯奉秦王的命令来韩国劝降,他把老友韩非的文章带回了秦国。文章得到了秦王的赏识,他向韩王索要韩非,韩王便派韩非出使秦国。在此期间与秦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却遭到了李斯的嫉妒,设计陷害韩非并挑唆秦王,最终判韩非入狱并被密谋毒杀。不久“秦王后悔之,使人赦韩非,非已死矣。”一位人物就此陨落,但他的思想会一直被我们传承下去。
还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优秀女性政治家——褚蒜子,河南阳翟人,她三度临朝,扶持了六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建元一年,东晋的第四位皇帝司马岳(康帝)即位,年仅20岁的褚蒜子从王妃成为皇后,她的丈夫不到两年便去世了,她在悲恸中咬牙坚持,朝政一片混乱,襁褓中的儿子司马聃(穆帝)登上帝位,22岁的褚太后抱子听政。面对动荡不安的局势,她有条不紊的推行适当的政令,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儿子15岁时,褚蒜子归政,可四年后穆帝病逝,褚蒜子下诏让22岁的司马丕(哀帝)继位,不到三年又病的不能理政,褚蒜子再度临朝摄政,之后立司马奕为废帝。因担忧恒温兵变,且为平衡朝政,她果断废司马奕,立司马昱为简文帝,可不到两年简文帝便病故。在于朝臣商议后,册立十岁的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孝武帝,褚蒜子在深思熟虑后,第三度临朝摄政。三十余年的宫廷生活和政治生涯使她变得更加睿智沉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使得朝堂安稳,国家太平。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便是在褚蒜子精心设计的军政战略下取得了胜利。第二年六月,褚蒜子与世长辞,结束了她操劳的一生。她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才能也是值得我们称颂的。
书中除了以上几位历史人物,还有谋圣张良、商政精英吕不韦、奇才郭嘉、顾命大臣褚遂良等的故事,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是我们了解禹州历史人物的第一手资源和帮手。这种有深度的文字就像永不干涸的泉水,浇灌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历史文化之树常青不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再次读完《禹州先贤》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禹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禹封国于禹州,夏启继位于禹州,少康中兴于禹州。刘月霞老师耗费十余年的心血,以己之力把禹州这些厚重的历史文化汇集到了这本书里,着实令我深深的感动和钦佩,正如著名诗人马夫先生在书评中所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至中年,恰似中秋圆月;
月光最亮,花开最艳。她是秋天串串鲜红欲滴的葡萄;
是饱满丰盈的石榴;是黄土地上收获的稻谷;
是金秋长风飘起的嘹亮歌声,这果实和歌声,
都浸润在这厚厚的《禹州先贤》里。
月辉似霞,这月霞的辉光,将随着一行行一排排的文字,照启人们心灵的土地,开满一树的花。”
我不由的感慨,啊,原来这厚重文化遗留的场景竟然是给我的,我就是这些著名先贤地地道道的子孙,作为一名老师,我要把这些讲给我的学生听,讲给后人听,讲给更多人听。原来这就叫传承,这就叫活学活用。我为我的家乡禹州有这么多的历史名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我会带着自己满腔的热情,带领孩子们继续传承弘扬下去,让禹州的历史、禹州的文化、禹州的历史名人故事如常青藤般生长繁衍。
作者简介:陈琳,河南禹州人,本科学历,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乡村教师。
编辑:赵勇
责编:董州旭
值班主编:张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