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非遗陶瓷大师刘红生:当代钧瓷拉坯标杆

陶瓷频道

2025-07-01 10:29:48


滚动台标.gif

微信图片_20250701101025.jpg

刘红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技能人才),国家级钧瓷烧制技艺传习馆执行馆长,禹州钧瓷窑炉博物馆副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人社部高级/一级技师(陶瓷装饰工),人社部高级/一级技师(陶瓷烧成工),陶瓷艺术大师传承创新工作室领办人,河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技术能手,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昌市技术能手,许昌市拔尖人才,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协会副会长,禹州大工匠,禹州市首席员工,禹州市十佳钧瓷工匠,禹州市人大代表,禹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办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雕塑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陶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创新设计分会委员。

社会兼职方面,刘红生担任河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聘教授,郑州理工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装饰艺术系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校外导师。

1993年,19岁的刘红生进入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师从岳父任星航(钧瓷大师)学习烧窑。当看到“入窑一色”的坯体经窑火淬炼后“出窑万彩”,他深深迷上了钧瓷的神奇魅力。1995年,在陶瓷界前辈的建议下,他开始研习拉坯工艺。数月苦功后,首个创意作品——带底座的小天球瓶不仅获业内认可,更以高价售出,从此开启了他对拉坯技艺的深度探索。此后,他坚持手工拉坯数十年,技艺炉火纯青,能单手拉制数十厘米高的器型,被誉为“当代钧瓷拉坯标杆”。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艺,刘红生主动挑战高难度创作。2009年起,他先后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并参与多项非遗传承培训。在七年深造中,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深化了对钧瓷创新的理解,还与任星航之女任英歌喜结连理,完成了从工匠到艺术家的蜕变。

微信图片_20250701101120.jpg

刘红生的作品以手拉坯技艺为核心,擅长以简约造型承载丰富内涵。他的《禅静钵》纯手工制作,外釉素烧、内釉窑变,青翠釉色中现“丹凤浴火”之景,诠释了“道法自然”的禅意;《万山红遍・蝶恋花》则以《映山红》为灵感,通过花蕾造型与红紫蓝窑变釉色,再现“红映万山”的革命情怀,花口蝴蝶堆雕更显灵动神韵。

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他创新性融入现代美学元素。“城”系列作品《春城》《夏城》《秋城》《冬城》以草绿、桃红、花釉、月白等釉色表现四季城市意象,用钧瓷诠释钢筋混凝土森林的视觉冲击,实现了“器形美、釉色妙、精神深”的三重境界。其作品体量大,为釉水流动与窑变提供充足空间,使精神内涵得以鲜活表达。

刘红生的作品以雄奇刚健的造型和瑰丽的窑变釉色著称,是“钧瓷窑变精髓的探索者”。其代表作品包括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的《盛世饕餮鼓钉画缸》;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创作并拍出80万元高价的《万山红遍·蝶恋花》;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嵩山印象》系列等。他还出版《钧瓷窑炉博物馆》等专著,发表多篇钧瓷工艺论文,推动钧瓷烧制技艺科学化、系统化。

微信图片_20230209135936.gif

GIF动图--讲好禹州故事.gif



来源:中国钧瓷人物档案

编辑:赵 勇 校对:霍萌萌

责编:孙小华 终审:王东霞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禹州市民   文明公约.jpg

2021-3-11 云上禹州后缀.jpg



69浏览
热门评论

👍🏻

2025-07-01 15:22:16

手机用户167

👍

2025-07-01 12:34:29

云上禹州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