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产业发展,改善村居环境,提升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许昌市委杨小菁书记莅禹调研时对河东张庄村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发展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人员对河东张庄村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做法,对我市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河东张庄村基本情况
河东张庄村位于禹州市城区西北22公里、花石镇东北隅、颍河上游东岸,耕地面积430亩,辖2个村民小组、177户607口人,村“两委”4人(其中交叉任职3人),党员29名,2011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河东张庄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治理、乡村产业、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先后荣获“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宜居村”“省级五星党支部”等20多项荣誉,今年3月份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走出了一条“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之路。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河东张庄村牢固树立“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村民”的理念,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让农村成为城市人的奢侈品”为目标,既抓住村庄整体建设塑形,又抓好乡风文明铸魂,统筹推进“基层建设、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村庄治理、民风改善、村民幸福”等重点工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变宽了,乡村颜值变美了,治理能力变强了,走出了一条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乡村振兴示范之路。
(一)组织建设坚强有力。河东张庄村始终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位,不断优化组织体系,创新党建引领模式,着力构建坚强的基层组织堡垒。
一是思路清。河东张庄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明确发展方向的重要性,主动对标国内外乡村建设成功经验,支部书记亲赴欧洲、浙江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通过对标先进,结合本村实际,明确了“为村民谋幸福,为村庄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并将“爱我村庄、爱我村民”作为全体村民共同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同时,村党支部制定了清晰的年度发展目标以及五年规划目标,明确了将河东张庄村建设成为“全国美丽乡村”“河南省最幸福的村庄”的发展愿景。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还邀请了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村庄进行科学的总体设计规划,确保村庄的发展路径清晰、目标明确。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了村民共识,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二是班子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级党委对河东张庄村“两委”班子、党支部书记严把标准关、审查关、程序关,坚持选优配强好班子、好带头人。村党支部班子坚持把“发展强、党建强、示范强、带动强”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核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为民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党员联户阳光行动”,要求党员按照“1+X”联系户,坚持“三了解、四到户、五必到”(了解家庭成员、了解生活状况、了解生产情况;上级政策宣讲到户、村两委决议传达到户、公益活动发动到户、意见建议征求到户;有矛盾纠纷必到、有红白喜事必到、有代办事项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子女考取大学必到),与普通群众之间架起一条政策到底、民意上传的“高速通道”,引导党员争当移风易俗宣传员、乡风文明指导员、志愿服务组织员,切实把党员推上服务群众第一线。积极拓展发展助力,广泛吸纳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企业、退休人员、创业人才等24人,组建成立了首家村级“乡村振兴办公室”,这一创新举措,为村子注入了多元的智慧与活力。同时,村部每周三举办“读书学习会”,学习中央关于“三农”和乡村振兴各类政策文件,村干部的能力素养得到逐步提高。
三是招数新。河东张庄村创新党支部引领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了“党建文化引领+机制+绩效+网格化”的工作方法,夯实了干群一心谋发展的坚实基础。党建文化引领方面,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六爱”(爱党爱国爱张庄,爱亲爱友爱自己)、“三史”(个人成长史、家庭变迁史、村内发展史)教育,引导班子成员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河东张庄村的发展目标努力奋斗。机制方面,将村干部科学划分为“行政工作组和乡村振兴工作组”,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绩效方面,明确五年、年度、季度目标及民生十件实事,实施地图式管理、台账式推进,严格监督考核。同时,每月制度化开展“正身及践行初心会”,对照初心使命,反思价值观践行情况,并邀请村民参与践行评价,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履职尽责的热情。网格化方面,围绕建设实体村庄、微信村庄、办公室村庄等“三个村庄”,建立健全“村党支部+片长+农户”的三级治理体系,将全村划分为9大片区(每个片区20户左右),每个片区推选出1名片区长,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切实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二)产业发展多措并举。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河东张庄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文旅经济,真正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切实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
一是集体引领,富民强村。河东张庄村自2021年起,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创新“集体+公司+农户”入股的经营模式,发挥党支部引办集体经济合作社作用,成立了小迪旅游开发公司、餐饮公司、种植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投资村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方式,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富民强村的经济基础。以合作社入股的河东张本地羊肉店为例,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养殖山羊获得收入,还能在村内饭店打工或参与分红,在村内饭店就业的村民每月工资收入保持在4500元以上,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享有公休假等福利。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入股合作社,2024年平均每户分红达5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5万元,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既实现了增收,又提升了幸福感,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乡村振兴目标。
二是民企带动,共享红利。河东张庄村拥有实佳面粉、原谷原麦、谷本亿速冻食品等知名企业,还有8家红薯粉条加工厂,年产值共计约10亿元。以实佳面粉为例,该企业日加工小麦750吨,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粮食仓储能力达10万吨,形成了从种植、储存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已成为中国面粉行业50强企业。此外,实佳面粉还创办了河南原谷原麦餐饮管理公司,在11个城市开设了285家连锁包子店,将本地优质小麦产品从田间地头送上百姓餐桌。该企业的发展不仅为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让本村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据统计,河东张庄的村民人均收入从2020年的1.5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4万元,4年间实现了1.5倍的快速增长。
三是文旅驱动,乡村焕新。河东张庄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以“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品牌。村庄经过多年培育,现已形成以西府、垂丝、冬红、北美、绚丽等五大系列为主的20多个海棠品种,种植面积达200亩,成为区域特色农业的亮丽名片。自2018年起,河东张庄村每年举办海棠节,通过海棠观赏、民俗表演、农特产品展销等多元化活动,吸引了周边及城区大量游客,每年带动海棠经济收入达20万元,有效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河东张庄村依托海棠资源,开发了集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了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等配套设施,真正实现了“以花为媒、经济唱戏”。
(三)乡村治理生动活泼。河东张庄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文化赋能、片区管理和志愿服务的探索实践,不断推进乡村善治之路。
一是以文化润村。河东张庄村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弘扬孝道德善文化作为推进乡村治理、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依托“孝道日”和传统节日,定期举办“六代同堂一家亲”等孝道活动,每月两次组织全村65岁以上老人共聚一堂,村民自愿捐赠不超过20元的食材,村支书亲手烹饪“孝心餐”;以村史长廊、石街为载体,弘扬孝行善举,传承孝善文化,涵养优良家风,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定期开展“好妯娌”“好媳妇”“好公婆”评比等孝道文化活动,对获评典型邀请其娘家人参加,对其“披红戴花”,让其“走红地毯、发表获奖感言”,通过进行充满仪式感的隆重表彰,切实提升村民的荣誉感,进而引导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同时,河东张庄村积极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农村大舞台、老年戏曲角、农家书屋等娱乐休闲场所,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二是以片区精治。河东张庄村坚持把片区治理作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结合村情实际,创新推行“片区化、信息化、片长负责制”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以精细化治理为目标,将整个村庄划分为9个片区,片长主要负责反邪教、防电信诈骗、矛盾调解、汇总村民建议等工作,每个月对各片区进行积分排名,极大地提升了村务处理效率,形成了“小事不出片区、大事不出村庄”的治理格局。同时,村支部采取“片区+积分+二维码”方法,9位片长“保姆式”服务村民,为村民编号发放“积分手册”,每月及时为参与村庄公共事务而出“义务工”的村民记分,并依据积分状况,大张旗鼓地对村民进行表彰奖励,评出“积分冠军、重教之家、标杆庭院、优秀片区长”等先进人物,通过实行“村民积分+片区积分”两轮驱动机制,持续弘扬村庄正能量,激发村民增强“共建、共管、共享”村庄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以志愿暖心。河东张庄村充分发挥巾帼服务队、老年服务队等特色志愿队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每月定期开展2次弱势群体慰问关爱活动,重点服务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精神病患者等群体,切实将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同时,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志愿服务氛围。另外,村内定期举办志愿服务表彰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动力。
(四)环境整治创新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东张庄村深入践行“家庭美带动村庄美”治理理念,大力推行“一颗红星撬动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法,持续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体村民创造了干净整洁、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一是规范标准。河东张庄村以创建“五美庭院”为抓手,制定“院内、院外、屋内、物品、人美”的标准化创建流程,每月以片区为单位集中评选,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张贴公示牌、开展示范户评选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让环境治理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目前,全村已有80%的家庭达到“五美庭院”标准,真正实现了“家庭美带动门前屋后美,门前屋后美带动大街小巷美”的良性循环。
二是创新模式。河东张庄村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创新实行环境整治“141”模式(一个目标:未来5至10年,实现全国美丽乡村和河南省最幸福的村庄;四个抓手:以创建五美庭院、集中整治活动、常态化保洁、片区+积分为抓手;一套机制:只表扬不批评),村庄环境治理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同时,村内每月组织巾帼服务队逐户开展环境卫生评价,对达标的家庭敲锣打鼓授予一颗小红星,提升了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治理的荣誉感,呈现出“不比物质比红星”的良好民风。
三是增绿提质。近年来,河东张庄村广泛开展种海棠花植绿工程,打造多处景观绿化带,大力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形成了“村在花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宜居格局。在硬件建设上,统一规划宅基地五种房型,追求错落有致,倡导老宅新建,既保留了乡村风貌,又提升了居住品质。同时,村“两委”积极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广场、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
三、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河东张庄村的调研发现,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全面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强化组织引领、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创新路径、健全机制等多项发力,充分激发广大村民的内生动力与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乡村振兴发展的可持续性。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根本前提。河东张庄村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把观念新、能力强、会管理、有情怀、能带领群众致富作为选拔村干部、带头人的重要标准,将年富力强、有致富本领和开拓精神、群众公认的人才选进村领导班子,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引导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作用。要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党建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等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产业发展是有力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河东张庄村依托海棠资源和食品产业基础,通过“高品质羊肉+海棠经济”双轮驱动,打造了“河东张本地山羊肉”“海棠节”和“实佳面粉”“原谷原麦”等品牌,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各地应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找准自身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盲目跟风或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要科学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构建规范化股份合作社运营管理体系,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入股本地民营企业路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另外,应注重农村产品品牌培育,做活做优“土特产”文章,通过标准化生产、质量认证、文化赋能等手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文旅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乡村治理是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河东张庄村通过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乡村发展环境。实践证明,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提升和产业发展,更在于精神文化的塑造与价值观的传承。要通过党建引领带动乡村优秀文化的培育和建构,发挥好村规民约在引领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营造滋润人心、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要持续开展乡村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强化正向宣传引导,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人情攀比等不良陋习,践行孝老敬老、尊老爱幼、尚德尚善、厚养薄葬等优良传统和文明新风,以实际行动滋养村民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环境改善是重要保障。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河东张庄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充分发动群众自觉参与,打造了优美宜居的乡村风貌,让村民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之中。各地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动员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建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使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
(五)群众参与是关键所在。群众支不支持、满不满意,是干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尺。河东张庄村积极探索“片区+积分制”管理模式,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规划布局征求民意、盘活资源守护民心、发展产业保护民利、提升环境解决民忧”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等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打破“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同时,积极探索实行积分制激励体系,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禹州市河东张庄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环境整治等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治理创新和环境改善,着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在落实“四高四争先”和“两融五城四跃升”奋斗目标中走出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和美宜居乡村的实践路径。
来源:市政府政策研究室
编辑:赵勇 校对:霍萌萌
责编:董州旭 终审:蔡春蕾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