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点 滴 之 孝

禹州孝道文化

2020-11-20 10:47:15


点 滴 之 孝  

作者:高留成

最近,从事孝道文化工作的一位朋友让我写一点行孝方面的事情,我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一是自己赡养父母亲天经地义,况且自己对母亲的照料是微不足道的,更何况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亦知跪乳恩。二则自己的水平有限,写出来的文章难等大雅之堂。朋友说,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基。咱们禹州创办孝道文化刊物就是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实现尧舜之道的复兴,并推动我们禹州的全面发展,使古老禹州的璀璨之光在中原大地上大放异彩。

盛情难却,我还是就这些年的一些做法写一点吧!

timg.jpg

每当有人问起家母高寿时,我是既喜又惧。喜的是,母亲今年九十二岁了,身体还算硬朗,精神上虽然间或有点恍惚,但总体上是好的,且饭量尚好,道字清晰,还不时忆起从小至今很多美好的事情。惧的是,母亲毕竟是早已寿登耄耋了。人老身体脆啊!虽然全家人很孝顺,但我总是害怕有啥闪失。假若有个闪失,老母亲是会受罪的呀!常言说父母就是家,倘若母亲离开我们,我的家在哪里呢?母亲八十岁那年,家住湖南省怀化市的妹妹、妹夫,把老母亲接去了。在哪几个月里,我是心神不定的。下班回到家喊不到娘,那心里的滋味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对妹妹说,娘在城里的高楼里生活是很不方便的,还是在老家好。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妹妹很不情愿地又把母亲送了回来。

万民敬仰的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多年来,好多朋友邀我去旅游,我都婉言谢绝了。即使因为公务或其他原因外出了,也必须告诉母亲,以避免老人家过多操心。前年夏天,我去郑州治眼病,需要爱人陪护,便把妹妹从湖南叫了回来,并告诉母亲是外出学习的。我在医院住了十天,心里实在着急,当然,母亲更着急。回来后,母亲是问长问短的,我也只好用善意的谎言了。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这是批评那些对父母生前吝啬,死后却厚葬丰祭的沽名钓誉的错误行为。尽孝,就是要树立“祭而丰,不如养之厚”的理念,在父母健在时多尽孝道,让老人家去享受生活。有人说,自己吃啥就让父母吃啥就是尽孝。我认为,这只是适应那些相对年轻的父母,对于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还是父母吃啥自己吃啥更趋于好。一日三餐要尽可能地多考虑父母的饮食需求。这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早餐,以粥、馍、菜为主。菜要淡、要烂。家里其他人吃的菜,可以提前出锅,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佐料。午餐,以水饺(母亲爱吃水饺)、烩菜、面条等搭配,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吃肉要切碎、炒烂。晚餐以粥和鸡蛋为主。外边较高档的饭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合老人食用的。这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感到十分无奈和遗憾。

对待老人,就要像对待孩子一样。俗话说,老换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人的生活起居在很多方面是不能完全自理的,思维方式也像孩子一样,需要家人的细心照料、体贴。晚上我常为母亲整理床铺,盖好被子,半夜醒来也要看看。由于年事已高,母亲的身体尤其是四肢不那么随和,大小便容易拉到衣裤上,我们就及时为母亲换洗衣服。一年四季,照拂母亲,我们都不敢大意。

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忽冷忽热。根据“春捂”的养生理念,我特别注意让母亲防风御寒;饮食清淡营养,以提高抗病能力;保持室内卫生、清洁。防止因外邪侵入,引起感冒。

夏季昼长夜短,暑气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适应性差,易心烦意躁,引起中暑。我就尽量保持室内凉爽,保证母亲充足的睡眠;并天天为母亲换洗内衣,保持身体舒适。夏季湿热的环境,细菌极易繁殖,况且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弱,容易引起肠胃疾病。我就注意饮食卫生,决不让母亲吃腐烂变质的食品。冰鲜内的食物一定要经过高温加热后才让母亲食用。

秋季天气干燥、我就让母亲多吃水果、蔬菜,少食辛燥食物,以达到清润之目的。

冬季,寒冷干燥,老年人易受风寒。我就做好室内的取暖安排,并购置多套保暖衣裤,以利替换,让老人免受寒冷之苦。饭食多进补,增加肉蛋量,并让母亲多饮大枣姜片茶,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以增强体质,提高御寒能力。

不仅吃喝穿戴不能让母亲受到委屈,还要尽量满足老人家的心理需求。自去年开始,母亲经常念起外祖母家的事,并时常让我到外边找我姥娘(一般是在傍晚)。去年春天,我就组织家人驱车慢行到了安徽省淮南市的外祖母家,与那里的亲人们欢聚一堂,并在墓地为外祖父外祖母及其他已故亲人进行祭拜。说也神奇,自那以后,老母亲的精神好多了。一家人都很欣慰。

尊重父母的言行是子女行孝的又一个方式。大前年的一天,我在房后整理菜地,收工以后,母亲已把饭菜做好。尽管知道很不卫生,我还是照样津津有味地吃着。看到我吃饭的样子,老母亲笑得是那样灿烂。我想,这是一种欣慰的笑,是一种有作为的笑……这是通过一件事让我悟出来的。大概是在十年前的一天,我下地闲看,路遇武家的一位太太,她说:“表弟呀,你真好!”“咋说哩?嫂子”“都说你吃俺表婶做的饭”。之后,我反复思考,老年人的自尊心也是那么强的啊!我要更加尊重母亲的言行,不让老人家的心受到伤害。近几年,家里种的花开了,她把叶掐掉;小树结果了,她把叶掐掉;买回一捆葱,她把每一颗都剥的干干净净的……对老人家这些不可思议的行为,全家人也总是一笑了之,从不烦恼。为了维护母亲的自尊心,确保母亲的存在感及作用,我总是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母亲做,如择个菜什么的,并主动与母亲沟通,让母亲经常开心。

母亲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与孩子们在一起了。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一切。前些时,我带母亲去大街看看,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说:“咋看着这个老太婆也难活这么大岁数。”听到这句话,近六十年前的一件事浮现在眼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时还吃着食堂饭),母亲和几个妇女在磨道推磨,推着推着,母亲就瘫在了地上,几个妇女扶的扶,掐人中的掐人中。一个人说:“是饿昏了!给他灌点儿面汤。”母亲当时正值青壮年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去食堂打回不多的饭,总是让她的孩子们吃……母亲啊,慈祥伟大的母亲!您对家庭尤其是对孩子们的爱是无量的!孩子们难受,您伤心;孩子们快乐,您高兴;孩子们有成绩,您自豪……您虽然已九十多岁了,但还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照顾。您功比天高,恩比海深!和您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啊!我对您的关心照料与您对孩子们的关心照料相比,确实是滴水比沧海!我即使以我全部的身心对待您,也无以报答您对孩子的恩情。我怎么做呢?我就以我微小的行动来表示我的心愿吧!愿母亲和您的儿孙永远相伴!

(作者系禹州市小吕乡三中退休教师)

董州旭  后缀  张主任.jpg

461浏览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

云上禹州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