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诲》之二
何为孝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①无改于父之道②,可谓孝矣。
【注释】
①[三年]较长时间内,非确指三年。
②[道]道路、思想、规矩。此处应指其父值得继承发扬的东西。
【大意】
父亲活着的时候,注意考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了,注意观察他的行为,如果在较长时间内能继承其父之志而不轻易改变,那么可以说他是孝顺的。
【现实意义】
孔子倡导的孝顺,其本意是子承父志而隐恶扬善,故强调对为人子者要父在时察其志(父在则子不得自专,必有示己志之言行),父死后观其行。后世将此发展为尽心奉养、绝对服从、不改父立规矩至少三年,这已非孔子本意。理解并尊重父辈的志向和努力,发扬光大而青胜于蓝,亦即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将父辈真善美德的传承,与时共新地落实在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工作生活中,成为无愧于先人的后人,无愧于后人的先人,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组编:禹州孝道文化编辑部)
(校对:郭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