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季节,父亲兴奋地告诉我了一件令他感到开心和激动的事,那就是,村子里半山腰处,那条村民们曾经走了无数次的蚰蜒小路,终于要大修一次了。
我们村是一个偏远的穷山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方山镇琉璃村八组,村民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村民们只能靠家里的几亩地,用一双勤劳的手哺育子女。
这条两尺多宽的崎岖小路,从山下一直通到半山腰,路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路两侧长满了野草和荆棘,每次上山,村民都要专门拿一把锋利的镰刀,披荆斩棘,才能通过这条路。然而就是这条难走的小路,村民们却走了几辈子,他们在这条路上挑过一担一担的麦子,在这条路上收过一挑子,一挑子的豆子,一年四季的庄稼都要通过这条小路运到家里,肩挑背驮的艰难日子,让他们在心里一直期盼着,村里何时能够把这条路,好好修一修,修成一条又宽又平的水泥路,这是很多村民共同的心愿。
这一切都被父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父亲今年已经74岁,但他始终有一个想法,希望通过他和村干部的悉心沟通和愿望诉求,能够把这条路修一修。其实父亲已经给村里反映过好多年,直到今年,村组组长和父亲,三爷他们几个开始带头,决定把这条路修一修,这次修路,大家全是无私奉献,各家各户按人头捐钱,干义务工,虽然他们并不富裕,但还是凑了几万元,希望早日把这条路修好。
春天,油菜花好像也伴着这个好消息开得更加明艳了。为了修这条路,父亲说,大家都铆足了劲,村里的大伯、大爷、他们都是六十多岁、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家里的子女大多都外出打工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愿意托着年迈的身体,为修好这条路,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村里还调动了一辆大铲车,加快整修进度。由于有的石头重达几百斤、有的甚至上千斤,需要用电钻和铁锤等工具,费很大的劲儿,才能把这些石头破开运走,由于是半山坡,要垒路边的石头堰,还要动用三轮车到几里外的村子里去买石头,修路的难度远远大于自己的想象。
我父亲和其他大伯、大爷一样,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一直干到傍晚六点,天擦黑的时候他们才收工回家。干活期间,他们口渴的时候,就喝一些自己随身携带的茶水、由于山上的大石头比较多,所以要拓宽路面,难度非常大,好多时候要动用很粗很粗的石头钎子,咬着牙,憋着一股劲,才能合力翻动一块大石头,下了一辈子苦力的他们,干这样重体力的活,也磨炼出了很多的技巧,他们的身上沾满了灰土,干活时青筋暴露的双手,更是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汗水顺着他们额头和脊背流了下来,但他们擦擦汗,继续干。累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一会儿,喘息一下。干了半天的活儿,每天中午,他们都各回各家,吃自家的粗茶淡饭。但是大家都拧成了一股绳,都希望在他们一天天的坚持当中,能够早日修出一条宽阔的路。
父亲说,大家一没叫苦,二没叫累,一干就是半个月,汗水总算没有白流,大家齐心协力,终于修出了一条宽五米,长四百多米的山路,这条通到半山腰的路,让大家曾经期待已久的心落了地,这是一条真正修到村民心坎上的一条路。
父亲说自从这条路初步完工后,他总是一个人迈着步子,走走看看,丈量丈量,心里琢磨着,怎样想办法带动村民,继续努力,把这条路真正修好。
此时 ,春天的风变得格外温柔,春光更加明媚动人,清新空旷的山野,散发着扑鼻的油菜花香。翠绿的山林,更是让大家的心情感到无比的愉悦。父亲和乡亲们一样,仿佛看到了更多希望的曙光,在此,也希望他们能够达成心愿,真正过上舒心的好日子!
作者:康素晓
播音:康素晓
责编:陈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