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晚,50余位书友齐聚禹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通过组织开展“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新年与旧岁更替之际,共同奔赴一场读书与知识交融,历史与文明碰撞的文化盛宴。
自2024年2月起,禹州文明之旅得到读书会的100余位书友,利用星期三晚上跟随罗振宇老师,共同开启了一场自公元1000年宋太宗执政起长达20年的文明之旅得到读书活动。全年共组织观看节目43期,每次参加人数在20人左右,全年参加读书活动人数达到1000人次。读书活动中,书友们从不同岗位共同奔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观看节目,发表精彩分享。为了给读书活动增添气氛,他们在活动结束合影时喊出了“禹州得到,每周必到,风里雨里,我在等你”的口号,活动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市文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活动组织策划人吴刚坚持统筹组织,积极谋划,使每一期都做到完美精彩。张华辉、周建波两位科长积极搞好场地安排,后勤服务,忠实的书友积极做志愿服务者,为书友们添茶倒水,相互关怀。为了配合线上活动,读书会在罗镇宇讲到景德镇陶瓷时,组织30余位书友奔赴神垕古镇孔家钧窑,共同体验钧瓷窑变之美,宣传中国钧瓷之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积极赋能乡村文旅,同时,读书会走向美丽乡村河东张、黄沟、逍遥观、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扒村、百年粉坊盛田农业等,开展研学交流,分享读书体会。既做到了线上听课分享相结合,又实现了线下体验研学互动的目的。
为了丰富线下活动,他们加入了得到高研院栖点读书会,在全国基层县市创造了读书学习的榜样。读书活动紧紧根植在禹州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深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及精神密码,通过活态传承弘扬大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把大禹精神根植老百姓心中。为了配合栖点读书会的成立,活动组织者把禹-见读书会更名为栖点读书会禹州分会,深挖禹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禹州故事,广泛吸纳汇集大量优秀文史专家、非遗传承人、行业专业骨干人才,以“走遍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我来说”、传统文化进基层等形式赋能乡村振兴、文旅发展。读书会立足禹州,放眼全国,制定详细宣讲方案,撰写原创稿件,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先后于8月24日首次与栖点读书会链接举办线上走进禹州-感受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禹州专场读书会,从考古学、艺术史、地名起源、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多个方面,把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振兴典籍资料和规划文本。不断增强文化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筑牢信仰理念,提升能力素质。栖点读书会发起人大龙先生亲手将把第一家县级分会的牌子授给禹州分会,读书会成立当天,选择在神垕古镇具有五百年历史老窑周家钧窑开启活动序幕,然后组织50余名书友参观考察具茨山远古文明、逍遥观、周定王陵、瓷上水墨等,为外地书友提供了解禹州文化的窗口,开启线上线下,省内省外互动交流的新模式。
读书会立足当地,联通全国,通过读书交流擦亮禹州“三都文化”品牌。通过实践锻炼,补充了知识能量,练就了当众演讲的胆识与技巧,结合自身优点特长和从事职业,聚焦文明之旅,从零起步,大胆分享,做到了“禹州得到,每周必到,风里雨里,我在等你”,“栖点读书,遇见美好,一起读,见世界”的人生规划。在这个文明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展示出最优秀的一面,把自己的闪光点发挥到了极致,每个普通的书友通过读书活动,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从社会普通角色向知识化、高维度视觉转换。形成年龄结构不同的文化梯队,用文艺创作、知识分享、读书交流的方式精心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推动读书成果转化,坚持活学活用,把书本知识转化成能量和动力。同时,他们组织人员参加了苏州读书会高端论坛,见证了连云港、郑州分会的成立,内引外联,强强联合,宣传推广中原文化,提升禹州文化影响力,传播力,坚持精神内守,关照灵魂,提升素养,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变得更大强大,更好的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
活动倡导者、禹州文联党组书记丁进兴说,读书就是寻找失落的家园,重塑人的精神境界和灵魂世界,通过种下读书善良的种子,向社会传递爱和能量。当大家能够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会成为“时间的朋友”,为未来搭建理想的蓝图,一起读,见世界,在一起,了不起,发现这个社会蕴含的巨大能量,让读书,成长,健康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把个人习惯形成集体自觉,在关注当下的同时,关照未来,在关注自我的同时,推动社群成长。
活动开始,优秀书友进行分享交流,书友苏小满、王娟、王慧、刘艳艳、小页、汪红、淑玲、小扣儿、陈卓、张克鸾、高卉、魏然、李昊阳、孟小鸽等结合读书活动,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书友文芳、王艳、张晓贞、赵丽娜、谭娜、南先森、水中天、刘桂云、张玖宇、孙竟舟、梁东轲、王喜玲、李向阳、李淑红、孙培云、赵会霞、朱祎军、李丽娟等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籍进行现场交流,他们在书籍交流中相互交谈读书体会,在心灵淬炼后碰撞出理想的火花,绽放出这个时代最闪亮耀眼的智慧之光。
市教师进修学校党委书记李兴来动情地说,通过读书,沐浴在“夏都、钧都、药都”华夏文明的春风细雨里,穿越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们尽管显得渺小而普通,但我们更加执着而坚实,希望读书形成的力量能够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通讯员:张永豪
编辑:马阳 校对:时菊霞
责编:孙小华 终审:李俊琦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